- 洞靈真經
- (洞靈真經, 洞灵真经) 又名《庚桑子》或《亢倉子》。 道家經典。 一卷。 舊本前有庚桑子之像並小傳, 稱此經為周庚桑楚撰。 其傳言〝老子之後有庚桑楚者, 陳人也。 偏得老子之道, 居畏壘之山……居三年, 畏壘大壞, 後遊吳隱毗陵孟峰, 道成仙去……著九篇, 號《庚桑子》、 一名《亢倉子》, 唐封洞靈真人, 書《洞靈真經》〝今考其書, 《漢書》、 《隋書》均無著錄。 唐柳宗元尚辨其偽。 《新唐書.藝文志》載〞王士元《亢倉子》二卷, 取諸子文義, 補其亡。 宋晁公武《郡齋讀書志》言: 〝唐天寶元年, 詔號《亢桑(倉)子》為《洞靈真經》, 然求之不獲。 襄陽處士王士元, 謂莊子作《庚桑子》, 太史公列傳作《亢桑子》, 其實一也, 取諸子文義類者補其亡, 今此書乃士元補亡者, 宗元不知其故而遽詆之〞。 《孟浩然集》有宣城王士元序, 自謂於終南修《亢倉子》九篇〞, 又有天寶九年(750年)韋滔序, 亦稱王士元藻思清遠, 深鑑文理, 常遊山水, 不在人間, 著《亢倉子》數篇傳之於後〞。 與《新唐書》所言合。 則此經為王士元所作無疑。 按庚桑楚居於畏壘之說源於《莊子.庚桑楚》。 又《洞靈真經》在《崇文總目》中為九篇, 晁陳二家書目皆同, 《宋書.藝文志》作二卷, 宋濂《諸子辨》作五卷, 《道藏》收錄則僅有一卷, 而篇數與崇文總目合。 其目曰: 《全道篇第一》、 《用道篇第二》、 《改道篇第三》、 《君道篇第四》、 《臣道篇第五》、 《賢道篇第六》、 《順道篇第七》、 《農道篇第八》、 《兵道篇第九》。 乃雜集《莊子》、 《列子》、 《文子》、 《商君書》、 《呂氏春秋》、 《新序》、 《說苑》、 及《禮記》、 逸國書》等而成。 內容雖是雜抄各書, 但仍較完整。 大旨在於全身, 治國。 《農道篇》力述〝國以農為本〞, 並述農耕技術。 《全道篇》則講全身之道, 書中多作古文奇字, 並有注音, 《宋史.藝文志》著錄《亢倉子音》一卷, 《四庫全書提要》謂〝殆即釋其奇字歟〞。 此書白文無注, 惟於奇字注音, 但不知何人所注。 讀此經, 因奇字已得釋, 故可進而推求經旨, 此為釋字人之功。 此經今載於《道藏》第349冊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